• 订阅号:莲安心能量

      微信号:laxnl15590

    • 服务号:莲安心能量

       

首页 > 莲安活动 > 青少年家庭治疗框架-——朋辈督导

< 青少年家庭治疗框架-——朋辈督导

青少年家庭治疗框架-——朋辈督导

青少年家庭治疗框架-——朋辈督导

活动发起人:莲安心能量

活动日期:2024-05-08-2024-05-08

为解答心防体系项目各咨询师们关于家庭治疗方面的疑问,进一步提升大家在家庭治疗领域的能力,长宁区社会心理服务中心邀请到了AAFT院士会员、中国心理协会会员、上海心理学会专委会会员郑娟(安洁)老师为大家做了一场关于“青少年家庭治疗框架”的朋辈督导活动。

开场之后,郑老师首先询问了参加督导的咨询师们在家庭治疗、与青少年的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以及期待这一次的督导能解决哪些困惑。咨询师们纷纷举手发言,把自己的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一一澄明,比如:如何为孩子赋能,帮助孩子树立信心,如何面对不肯改变的家长、能够给与孩子改善的家庭环境、有利于身心健康发展等等。

带着各自心中的困惑,大家进入了郑老师的家庭治疗的架构解析之中。家庭中的孩子比较容易出现问题的几个年龄段分别是:8-10岁,14-15岁,18-20岁,以及25-26岁的阶段。一个家庭中孩子作为问题的携带者,其实很多时候说明这个家庭的某些关系出现了问题,而孩子症状的背后往往是家庭中主要养育者之间的关系出了问题。比如父亲长期缺失、父母关系不好、无法沟通,孩子就成为原本父亲/母亲角色的替补,替代丈夫/妻子、甚至是父母的父母功能,形成各种三角化。最经常发生的就是母亲和孩子连接紧密、将父亲隔离在外,孩子承担了夫妻生活中原本应该由丈夫承担的责任,给与母亲情感寄托;孩子在家庭中出现的症状都是具有功能性的,但这些都在孩子的潜意识里存在,他们的意识是不清楚的。有的父母长期不沟通、不交流、也不同在一个屋檐下,只有孩子生病送医院才能看到父母同时在场,在这种情形下,孩子就承担了连接父母关系的功能、维持这个家不散掉。

除了列举自己工作当中遇到的实例,郑老师还用板书图示的方式向大家展示了族谱图网络中一个孩子出现抑郁症状的可能成因。大家热烈地讨论造成这个孩子抑郁的各种成因,从族谱图陈列的关系角度来分析孩子在成长经历中遭遇的各种分离:5岁时因父母离婚和亲生母亲的分离,12岁时又因读书原因与良好依恋关系的祖父母分离,之后进入陌生环境、并被母亲安排住校,环境的变化也加剧了适应困难,加上还没有与刚刚在一起的母亲形成良好的依恋关系,各种情绪情感得不到顺畅的表达……大家热烈地讨论、围绕郑老师所解析的家庭治疗框架积极思索,这种学以致用的模式非常有利于奋战在各个岗位上的咨询师们对于家庭治疗形成清晰的思路,以后在面对不同家庭时,可以胸有成竹地处理。

郑老师在最后阶段,针对以为咨询师提出的问题,给大家清晰地呈现了家庭治疗的过程如何细致地、有用的、引导性地提问,如何让家庭系统中的关系自然地在细致的问答中浮现出来。找到症状背后的关系问题、家庭的沟通模式,清晰地呈现给家长和孩子看,这就已经向问题的解决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但是后面仍然需要细致的、一步步稳扎稳打的工作。

本场督导活动虽然告一段落,但大家感觉意犹未尽,在家庭治疗的征途上,还有很多内容需要慢慢学习掌握。

送花: